抄句子 > 爱情句子 >

精选爱国诗有哪些古诗2句(文案106句)

时间2023-05-25发布admin

爱国诗有哪些古诗

1、爱国诗有哪些古诗七言

(1)、(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1) 

(2)、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 孔夷 《 南浦·旅怀 》

(3)、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4)、   这首《题临安邸》是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已被纳入小学课本中。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6)、  译文: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7)、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白话释义:(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8)、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 —— 杜牧 《 春申君 》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10)、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11)、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12)、⑻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13)、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14)、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 罗隐 《 西施 》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6)、——————————————————————————————

(17)、面对敌人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仅是文天祥的写照,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勇烈士的写照。

(18)、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19)、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 —— 李白 《 秦女休行 》

(2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2、爱国诗有哪些古诗2句

(1)、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3)、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曹植 《 杂诗七首·其四 》

(4)、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⑷直:简直。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5)、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6)、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 杜甫 《 月 》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8)、(让诗人“愁眠”的,不仅是个人的未来,也有国家的命运。“安史之乱”下的唐王朝,何去何从?)

(9)、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0)、译文用黄金镀饰、白玉镶嵌的宝刀,到夜间,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大丈夫已到了五十岁,可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只能独自提刀徘徊,环顾着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负,小试牛刀。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每天早晨都对着参差耸立的终南山,遥望着布满晶莹似玉般积雪的峰峦。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11)、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 —— 李中 《 江南春 》

(12)、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 李商隐 《 茂陵 》

(1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 夜泊水村 》

(14)、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15)、   文天祥画像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16)、3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王维(唐)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18)、译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19)、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20)、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 佚名 《 梁甫吟 》

3、爱国诗有哪些古诗8句

(1)、《?汉子诗人?~2020年元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5时05分于北京》

(2)、《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4)、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5)、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6)、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 杜甫 《 北征 》

(7)、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9)、(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0)、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1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2)、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 杜甫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13)、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1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17)、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18)、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 潘大临 《 江间作四首·其三 》

(19)、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一作:复反)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4、爱国诗有哪些古诗句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 《 泊秦淮 》

(2)、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3)、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三国时期魏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诗作以五言为主,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注释:皇考:对去世父亲的尊称。

(6)、栉风而沐雨:形容经常在外辛苦奔波。栉(zhi):梳头;沐:洗头。

(7)、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 贾岛 《 忆江上吴处士 》

(8)、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 罗隐 《 西施 》

(9)、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10)、当时若使玄犹在,国祚桓玄未可吞。 —— 徐钧 《 谢玄 》

(11)、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1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

(1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16)、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17)、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 袁枚 《 春风 》

(1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9)、译文: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20)、人民时代艺术|发现艺术之美  | 追溯艺术之魂

5、爱国诗有哪些古诗30首

(1)、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 李白 《 宣城见杜鹃花 》

(2)、  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4)、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5)、⑹抵:值,相当。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6)、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7)、⑷恨别:怅恨离别。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8)、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 李颀 《 送陈章甫 》

(9)、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

(10)、《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1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杜甫 《 八阵图 》

(15)、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16)、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7)、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1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9)、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 李商隐 《 隋宫 》

(20)、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杜甫 《 小至 》

(1)、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4) 全诗语言简谱。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3)、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 毛泽东 《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

(4)、注释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⑵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⑶独上:一作“独坐”。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⑸新声:新的歌曲。⑹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⑺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⑻关城:指边关的守城。⑼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⑽表:上表,上书。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⑾龙荒:荒原。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⒀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⒁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⒂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⒃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唐高宗时吐谷浑曾经被唐朝与吐蕃的联军所击败。⒄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⒅敕:专指皇帝的诏书。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⒆嶂:指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⒇烽:指烽火台。

(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