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句子 > 句子摘抄 >

精选金刚经原文(文案133句)

时间2023-07-22发布admin

金刚经十大名句

1、金刚经十大名句

(1)、世间一切的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都是短暂的,虚而不实。

(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3)、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4)、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佛曰:为何不必?佛曰:一切皆为虚幻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我们都在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王尔德

(8)、佛又说道,世间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别,这里的一切所指一切,包括我们吃饭睡觉,以及其他儒家道家的思想,都可以理解为法,以及我们听到任何人,讲的话,都在一切法之内,这些法,是平等的,不要认为佛法高于其他法,更不能执着于佛法。

(9)、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10)、∽∽∽大体上能产生巨烈心痛的人,其感情丰富,心地善良;但性格偏激;倔犟,自尊心特强;生性幼稚,喜欢用将心比心处理人际关系(情商超低)总是把别人想成与自己具同样的人生三观。

(11)、成大事者,必是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坦然自信者。

(12)、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13)、健康所系,生死相托,大医精诚,人道关怀。此句出自医学院学生的开学第一课—《希波克拉底誓言》。

(14)、又如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他的正規學歷是吳凇復旦公學畢業,卻沒有學位。陳先生的侄子陳封雄曾問他:「您在國外留學十幾年,為什麼沒有得個博士學位?」陳先生回答:「考博士並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個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它知識了。衹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

(15)、名相,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我们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感知和现象,其实它们只是名相而已。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所有皆是名义上的相,并不是事物的本来。因为事物本来也是虚妄不实的。

(16)、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天赋,有多少灵感,读过多少书,而在于多么的坚韧和不屈。

(17)、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18)、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丘吉尔

(19)、禅宗第一经典《六祖坛经》载,得六祖亲自印证、传下《证道歌》的永嘉玄觉大师,自述就是在读《维摩诘经》时开悟。

(20)、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2、金刚经原文

(1)、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帕斯卡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无为法,即是自性清净之心,本来具足,无任何造作之相,佛经上常讲“无修无证”,指的便是无为法。佛法修行,只需将妄想执着之心断除,断了生灭之心,清净心便自然现前,一切圣贤皆是用这个办法修行,只是功夫深浅有所差别而已。

(4)、在佛陀看来,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梦中、在虚幻中“演戏”。到了梦醒的时候,梦中的一切什么都不会存在。但是人还会继续吃苦。

(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6)、国家强大与否,是由全民的思想素质所决定的。

(7)、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8)、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六祖坛经》

(9)、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10)、1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11)、译:正直不屈之心就是道场,因为直心真诚、不虚假。

(12)、举头三尺有神明,福祸无门,惟人自召。道家十大名言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13)、人生若只如初见,奈何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令》

(14)、要把把自己当成光线和空气,虽然渺小但无处不在。

(1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6)、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都需要面临决策,是生?是死?全在一念之间。

(17)、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维摩诘经》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学色彩。举凡治文学史的,几乎没有不知道它的。历史上有许多诗人画家、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维摩诘经》,认为把它摆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部绝代佳作。

(18)、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还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19)、本经的主人公是古印度的在家大菩萨维摩诘居士,相传是金粟如来的化身,以居士身份辅助佛陀摄化众生。经中所讲的内容微远幽深,穷理尽化,非下乘智力可测,非常人可思可议。

(20)、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3、心经全文

(1)、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

(2)、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4)、当你感到无法坚持的时候,请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

(5)、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

(6)、人世间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个人,要想跳出相的束缚,就只有远离诸相。远离诸相的办法,不是远离红尘,不是与世隔绝,而是让心,从各种事物中,跳出来。

(7)、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8)、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10)、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上汉元帝书》

(11)、解析:若见世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12)、固步自封的人不会犯错,但也不会有任何创造。

(13)、让蓬勃的生命力贯穿你所经历的时光,让生活的每一秒都充实无比,而不是让生命随着时光消逝而消逝。

(14)、有一位信徒向無德禪師請教:「同樣一顆心,為什麼說心量有大小的分別呢?」

(15)、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希波克拉底

(1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17)、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18)、如果天地间没有仁的话,那么万物就好像用草扎成的刍狗一般。

(19)、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20)、“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是说这世上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没有一个是长久永恒不变的,既短暂又无常,就像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如早晨的露水和划破天际的闪电那般短暂,人生也是如此呀,空幻无常。“应作如是观”,就是我们应该这样看。我们要看破这一点,证得空性,没有执念,才不会有太多的痛苦和遗憾。既然每个人都是世间的一个过客,就要好好经过,努力修行。

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佛经最经典的句子佛家经典的醒世禅语

(2)、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佛语有云:万法唯心。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佛语有云:九九归终成正果。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若以音求我,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3)、人有时候缺少的仅仅是那一束阳光。近现代欧洲十大名言极端的行为来源于虚荣,平庸的行为来源于习惯,狭隘的行为来源于恐惧。—尼采

(4)、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5)、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6)、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7)、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8)、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9)、始终保持一种如如不动的境界。这样,就达到了“见如来”的资格。

(1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横渠四句》

(1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12)、一个人的心,倘若一直记挂什么东西,那么你将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佛菩萨的心,什么东西都不会记挂,所以他们才能超脱物外,洞彻事物的一切真相。要达到这个地步,就要让你的心空起来,什么都不记挂。

(13)、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14)、“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15)、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也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16)、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的重要。—爱迪生

(17)、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爻,三爻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1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道德经》

(19)、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

(20)、我们平常所看到一切事物的形和相,都不是真实的形和相。

5、适合发朋友圈的佛系句子

(1)、不要去迎合任何人,迎合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下沉的行为。

(2)、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3)、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4)、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5)、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6)、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

(7)、人生若只如初见,奈何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令》

(8)、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美国十大名言一个人可以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

(12)、获取信用的代价很可能是我们的一生,所以请珍视自己那价值不菲的信用。古欧洲十大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

(13)、三心之所以不可得,因为都是妄心。我们的心念,刹那不停,如江河之流水,前浪扑后浪,相推而前,迁流不息。过去的心已经过去,未来的心尚未到来,现在的心又刹那间成为过去,所以三心皆不可得。生灭之心皆是妄心,只有真心才是不生不灭。

(14)、这句话在影视剧中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大多都被赋予上了唯美的气息。“一切有为法”,什么是“有为法”?在佛教看来,“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任何事物因缘和合而生,无缘不聚、无缘不来,这就是“有为法”,即有所作为、造作,有生灭变化,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自然规律。与其相对应的便是“无为法”,指的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物。生活在世俗娑婆世界中的我们当属“有为法”。

(15)、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

(16)、译:文字本身没有自性,没有文字这种实在的东西,不执著于文字就是解脱。解脱的境界,才是一切法的本来面目。

(17)、爱的太深,会失去所有荣耀与价值。—欧里庇得斯

(18)、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9)、真金不怕火炼,强者不惧逆境,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人最危险的敌人只有自己。

(20)、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1)、“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2)、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二

(3)、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4)、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5)、佛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佛法,更不能执着于非法,法不可取,非法更不可取。不取不是不学,这是告诉我们学佛不要执着,要学了就忘记他,学了跟没学一样,这样才有机会见性成佛,因为成佛的境界,大概也是要,不认为自己已经成了佛,所以才能真的成佛。心中一旦有了法有了佛,便永远无法悟道。

(6)、“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内心不挂任何事情在心头,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清净心、欢喜心、慈悲心、平等心、菩提心,即佛心。就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没有挂碍,就没有忧苦,远离一切颠倒妄想,常得清净、自在,得究竟解脱。

(7)、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8)、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牛顿

(9)、※五蕴如梦无自性,响、影、焰幻化无自性。若法无自性,是法无相,是法一相,若法无相,所谓无相。

(10)、简评:众生平等,无圣无凡,佛与凡夫的自性是平等没有差别的,一切外相都是假象,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所以佛是不会执着于“我”的。而凡夫之人,只看到外相,所以执着有“我”。

(11)、虽然对修行能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在境界提高了以后,它就成为了“非法”,就要想办法舍弃掉它对自心的影响。

(12)、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13)、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金刚心总持论》“四句偈论第四”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

(14)、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15)、消灭掉一个人的激情,只需要把他扔到形式的藩篱中就足以了。

(1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寻几句佛经或哲理的句子,作纹身用,要藏文或者梵文想纹身,寻几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在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以上三句摘自揭示宇宙、人生真相的《楞严经》。佛经中最经典的名句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17)、「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

(18)、其实到了我这个年龄没必要跟我掏心掏肺了,直接掏钱就行。

(19)、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0)、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丘吉尔

(1)、3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2)、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3)、对爱的过于沉迷,会全身心的投入,会迷失自我。

(4)、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著、对众生的执著、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5)、译:虽然生活在世间,却不沾染世间的烦恼习气;虽然家有妻小,但常修持清净的佛道;虽然有眷属亲戚,却享受着远离尘俗、超越苦乐的安宁。

(6)、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7)、当一个人就要大祸临头的时候,往往是让他最志得意满,忘乎所以的时候。

(8)、译:我观察如来,过去没有来,未来没有去,现在也不在。

(9)、※云何识自心?如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相貌,亦无方所,亦无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你的微笑也是佛性作用,行住坐卧不离汝性,忧悲苦恼不离汝性,乃至慈悲喜舍亦不离汝性,珍重!※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即心即佛,若离于心,更别无佛。

(10)、为了让人脱离无尽的苦的折磨,佛陀让人先去保持心无所住的状态,意思即是“假装”你现在就是如来,已经认识到了所有的相都是假象。

(11)、所以佛门三皈依里说: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金刚经》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说字字精华、句句点睛,但是其核心,无非就是这三句话!

(12)、《金刚心总持论》(四句偈论第四)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为人演说,所得福德,胜将七宝堆满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布施之福;又胜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乃至百千万劫以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

(13)、悟:道法自然,自然即真。直心的反面是谄曲之心,自以为聪明,其实愈加悖道。世间事尽可权宜,但必须以不失本心为基础与根本。世人醉心处世之法,往往失了本而不自知,只能越陷越深。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

u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