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表达爱国的诗句有哪些三年级(文案115句)
表达爱国的诗句有哪些
1、表达爱国的诗句有哪些五年级
(1)、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5)、译文: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6)、青冢:汉代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相传北地草皆白,唯墓上草青,故称青冢。
(7)、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9)、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0)、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11)、 ☯万众挥刀
(12)、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1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的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15)、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16)、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17)、?赏析:愿将此身报效国家,又何须活着回来呢?这是多少军民的泣血之语,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的视死如归,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18)、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清·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
(19)、下辈子想成为哪国人?父亲吸了口烟,啐了一口道:
(20)、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表达爱国的诗句有哪些三年级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杜牧《泊秦淮》释义: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2)、赏析: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力强,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3)、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8)、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
(9)、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1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11)、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13)、岭南的荔枝花簌簌鸣响,西疆的乌苏酒烈烈喷香。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5)、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在时间的画卷上记录赤子情深,在历史的苍穹下书写中国腾飞。
(1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2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表达爱国的诗句有哪些四年级
(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近代)徐锡麟《出塞》
(2)、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进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4)、?《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5)、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6)、这是老舍先生在小说《四世同堂》中对钱默吟的描写。语言非常文艺,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释义: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8)、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
(9)、这流光是一瞬,是永恒,这土地是片刻,是千年。
(10)、这是一二九运动的爱国救亡口号。当年,学生为了拯救民族危亡,罢课游行,用自己青春热血,发出了爱国最强音。
(11)、入则无法家佛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2)、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赏析:大丈夫当有如此志,有我在,决不让敌寇侵入我的山河。
(14)、?《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5)、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释义: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17)、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0)、你来自轩辕之丘,大乐之野。三坟五典镜照了你最初的梳妆,八索九丘定格了你敦厚的身板,五千年风雨涵养了你吐气如兰的气质,二十四史铸就了你刀刻般的五官。十丈红尘饰你以锦绣,千朵芙蓉衣你以华裳,而你竟无半点回顾,就这样穿越我一生的沧桑。(语文李寨主)
4、表达爱国的诗句有哪些七年级
(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4)、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赏析:林则徐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即使是遭逢厄运,他却依然心怀国家。他剖白心迹: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5)、 ☯谁咒中华
(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8)、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9)、舒婷用了很多清新文艺的意象,比如“古莲的胚芽”、“绯红的黎明”,来表达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出自B站刷屏的评论,既文艺清晰,又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1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15)、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17)、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18)、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19)、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
(2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表达爱国的诗句
(1)、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2)、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3)、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出自海子的诗歌《以梦为马》,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赞美。因此,这首诗还有另一个名字:《祖国》。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8)、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10)、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1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13)、她无处不在,我时时刻刻接触到她,亲近着她。
(1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5)、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山河虽山恙,但不管为了小家、还是千万家,吾辈都要自立自强。
(16)、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7)、作者背景: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0)、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卢僎《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
(2)、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面对敌人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仅是文天祥的写照,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勇烈士的写照。
(4)、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5)、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8)、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赠梁任父母同年》清.黄遵宪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1)、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1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14)、这一段话,充分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赞美,作为炎黄子孙,对此应该感到骄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世界古文明中,唯一从未断层的文化。对此,我们确实可以引以为傲,也引以为豪。
(15)、在版图乾乾繁盛的雄狮情中,我体会山河的曼妙。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