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程门立雪的故事(文案101句)
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
1、程门立雪的意思
(1)、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2)、《程门立雪》故事中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杨时求学时于程颐老师门前,冰天雪地中站立数个时辰,不曾挪动。小朋友想到冬天大雪纷飞,梅花傲立雪中。
(3)、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4)、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5)、主要讲述了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的故事
(6)、(举例造句): 程门立雪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尊师重教。
(7)、后来,杨时学成回归之时,程颢目送他远去,感慨地说:“吾道南矣。”程去世后,杨时又一次北上求学,从师程颢之弟程颐,他不仅学习勤勉。
(8)、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小朋友赏析书法,从懵懂走向智慧。真正理解“尊师重道”。
(9)、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0)、因为程颢去世了,杨时就想去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杨时就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休息。
(11)、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
(12)、老师与小朋友一起重温了《程门立雪》经典传统故事,理解古人尊师重道的深刻含义。
(13)、2006年5月,含山县文物所申请省文物管理局组织专家,对历史文化名人游酢墓进行鉴定。6月初,省文化厅组织召开“宋监察御史游酢墓考察论证会”,经各部门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并查看相关资料后,一致认定:游酢墓就坐落在含山县林头镇杨山村的车辕岭!如今在含山县当地有关部门的争取下,游酢墓已经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游氏后人正积极谋划修建游公陵园。
(14)、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你回家了)我的学说就将向南方传播了。”
(15)、《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杨时的人想要询问大学问家程颐,于是就和同学游酢去拜访。那天正下着大雪,但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同学游酢正准备敲门,这时杨时怕打扰老师休息。但两人求师心切,又不想放弃求学。于是便恭恭敬敬侍立在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大半天。等到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16)、杨时还是一个求知若渴,尊师重道的人。他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程颢。杨时四十多岁的时候,程颢死了。他听说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又想拜程颐为老师。
(17)、他们依然没有离开,坚持站在雪地里等候程颐醒来,好向他请教问题。又过了一会儿,杨时的朋友游酢(zuò)冻得已经有点坚持不住了,好几次想让小书童要把程老师叫醒,但被杨时阻止了。他们一直站在程颐的门外,顶着凛冽的北风和纷纷扬扬的大雪,一动没动地等着程颐醒来。
(18)、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音zuò)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9)、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20)、(汉语拼音)( chéngménlìxuě )
2、程门立雪的故事
(1)、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2)、《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后来,杨时学得程颐思想的真谛,被尊崇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4)、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跟从程颢)学习的人。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此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5)、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教师节来临之际,青苗荟玉春园的小朋友用这种方式,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6)、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7)、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朋友们,你们了解成语吗?你们知道哪些成语?
(8)、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9)、释 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0)、为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11)、游酢是宋元丰六年(1083年)进士,宋徽宗继位后授监察御史并出任和州。史称游酢治理和州期间,清德惠政,民爱戴他如父母,后辞职定居含山。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二十三日病逝,享年71岁。
(12)、主要讲述了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的故事
(13)、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想听的故事,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14)、后人便把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成恳求教,尊师重道的学子。这种刻苦的学习的精神和尊师重道的品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15)、那么有人会问,这个故事虽然鼎鼎有名,可是它发生在河南,主人公又是福建人,与含山有什么关系呢?
(16)、程门立雪,拼音是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7)、(例句) 刘备三顾茅庐,程门立雪的精神使我敬佩。
(18)、北宋的时候,有一个大学问家,他的名字叫杨时。
(19)、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20)、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程门立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2)、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3)、(出处) 《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5)、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6)、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
(7)、曾荣获“梅花奖”“文华奖”“金狮奖”;全国儿童剧(录像)调演评比“优秀表演奖”;国际戏剧学院奖“最佳配角奖”;中直院团建国五十周年评比展演“优秀表演奖”;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等。
(8)、程颢是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
(9)、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10)、(出处):《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1)、杨时,北宋著名理学家,号龟山,曾受业于程灏、程颐兄弟,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理学的“道南系”。被尊为“闽学鼻祖”。
(12)、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13)、“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14)、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15)、(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6)、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7)、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18)、1085年(元祐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作诗文,被人称“神童”。幼时读佛学,少年攻读儒学。八岁能赋诗,九岁能作赋。得到人们称赞。杨时少时在将乐含云寺读书 。十五岁时,在邵武游学有名声。二十一岁,赴礼部考试。下第,补太学生。
(20)、看小朋友们学以致用,在班级里面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样子。
4、程门立雪的故事简写
(1)、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2)、(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程门立雪,拼音是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4)、番茄妈小时候对成语也不感兴趣,觉得有些无聊。但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发现成语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这些成语有的寓意深刻,有的背后还有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故事。现在番茄妈也发现,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有趣,还能给我们许多的启发呢!
(5)、中进士后,授予汀州司户参军。以病为由没有赴任,专心研究理学,著《列子解》。元丰四年,杨时被授予徐州司法。后专门投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研习理学,与游酢、伊熔、谢良佐成为程门四大弟子。
(6)、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
(7)、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8)、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9)、归乡后,在含云寺读书讲学。并作有《札记解义》《此日不再得》,年登状元徐铎榜进士。
(10)、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
(11)、这位青年学者求学坚持不懈、程门立雪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2)、过了一会儿,天空中渐渐地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越下越大,天气也越来越冷。小书童又出来对杨时他们说:“先生还没醒,雪太大了,二位还是先请回吧,等改天天气好了,你们再来见先生!”
(13)、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14)、(英文):reverenceforateacher
(15)、这时,天空正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待程颐醒来,门外的积雪已经下得很厚很厚了,成语“程门立雪”讲的就是杨时这种好学精神和尊师重道的故事。
(16)、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绘本故事是《程门立雪》,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吧。
(17)、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18)、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游酢,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后来,游酢学得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游酢为“程学正宗”,世称“豸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19)、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20)、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虽然求师心切,但仍旧恭恭敬敬的站立在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醒了过来,看到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怎么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但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5、程门立雪文言文翻译
(1)、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2)、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
(3)、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4)、而番茄妈也认为,把这些成语故事分享给你们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小朋友们可以从小了解这些成语,说不定你们会有很深的感受;你们一定会喜欢这些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希望你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好了解一下,更希望你们在听完故事之后有自己的思考,以后也可以去跟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这些宝贵的知识。
(5)、刘晓明,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东城区政协第十二届委员及青联委员, 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6)、冬日的某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zuò),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们就一起去向程颐求教。走到了程颐家,门上的小书童却对他们说:“程颐先生正在睡觉,你们还是先回去吧,改天再来。”
(7)、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8)、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9)、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每篇故事都如同一个个智慧的锦囊,帮助开启小朋友人生的智慧之门。
(10)、今年是全国第34个教师节,青苗荟幼儿园玉春园庆教师节活动精彩纷呈与众不同。中班的小朋友就通过国学小课堂,和老师一起学习了经典传统故事《程门立雪》,旨在传承国学文化,发扬尊师重教精神。
(11)、“不!晚…晚生既…然要向…前…前辈请教,当然……应该……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着。”杨时冻得浑身直发抖,说话时也直打颤。
(12)、游酢(1053—1123),字定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福建建阳人,少时以文章、品行闻名乡里,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游酢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程颢、程颐)四大弟子,是中国古代理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13)、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有一位已经中了进士的学者,叫做杨时。
(14)、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15)、快去"小升初直通车"对话框页面大声说出你的答案吧!
(16)、程门立雪 (chéngménlìxuě)
(17)、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18)、而且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与游酢去拜见程颐,见老师正在厅堂上打瞌睡,不忍惊动,便静静地站在门廊下等候。
(19)、成语出自《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20)、杨时是我国著名的理学家。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登徐铎榜进士,历任州一级的司法、防御推官、教授、通判等职,还担任过知县、秘书郎、著作郎、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
(1)、《程门立雪》指学生恭敬受教,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的长者的尊敬。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